1. 成语大全首页
  2. 秋天的成语
  3. 琨玉秋霜

琨玉秋霜,关于秋天稻谷的成语

典故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论》:"懔懔焉,皓皓焉,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

关于秋天的成语:琨玉秋霜

  琨玉秋霜

  拼    音:kūn yù qiū shuāng

  产生年代:古代

  典故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论》:"懔懔焉,皓皓焉,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

  成语解释:比喻坚贞劲烈的品质。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的品性

  成语结构:联合式

有关秋天的成语:关于秋天景象的成语

天高云淡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出自唐朝诗人毛泽东的古诗作品《清平乐·六盘山》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注释】

⑴望断:望着,直到看不见。

⑵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

⑶屈指:弯着手指头计算。

【翻译】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六盘山上雄峰再拔,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赏析】

1935年8月,毛泽东主席粉碎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路线后,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1935年9月中旬,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1935年10月初,国民党一方面调集重兵“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另一方面在六盘山一带建立防线,妄图围歼长征红军。工农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佯攻天水,示行于东,然后出敌不意,从哈达铺掉头北进,攻克通渭城,进入平凉、固原大道。1935年10月7日,在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之后,长驱直入,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今吴旗县),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清平乐六盘山》就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登上六盘山主峰,面对西部的高天白云,清朗秋气,再凝望阵阵南飞的大雁,一抒胸中情怀,以闲远欢欣之气眺望又要开始的新的征战。

描写秋天的成语:秋月寒江

  秋月寒江

  拼音:qiū yuè hán jiāng

  解释:比喻有德之人心底清纯明净。

  出处:宋·黄庭坚《赠别李次翁》诗:“德人天游,秋月寒江。”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的心地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的心地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形容秋天的成语:秋扇见捐

  秋水伊人 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秋扇见捐 见:被;捐:弃。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旧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

  秋色平分 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秋毫之末 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秋毫无犯 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秋高气爽 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秋风团扇 秋风起后,扇子就用不到了。旧时比喻不再受男子宠爱的女子。

  秋风扫落叶 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比喻强大的力量迅速而轻易地把腐朽衰败的事物扫除光。

  秋风过耳 象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再意。

  千秋万岁 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

  千秋万代 一千年,一万代。指世世代代,时间久长。

  老气横秋 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形容自高自大,摆老资格。也形容缺乏朝气。

展开查看所有  

附加阅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lwzw.com/cy-qiu/57cf08236a9456ea1ab152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