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语大全首页
  2. 历史故事的成语
  3.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写出含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背水一战(韩信)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庐(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柯)

  草木皆兵(苻坚)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一饭千金(韩信)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鞠躬尽瘁(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画龙点睛(张僧繇) 江郎才尽(江淹) 精忠报国(岳飞)胸有成竹(文与可)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斩草除根

  春秋时期,有一次卫国与陈国合兵一处,进攻郑国。郑庄公吃了败仗,就向陈桓公提出两国讲和。陈桓公说什么也不答应,他的弟弟陈五父对他说:“与善良的人亲近,与邻国和睦相处,是最宝贵的东西,不可失去。我看郑国既然服软了,就跟他们讲和吧!”

  听了弟弟的话,陈桓公很生气,说:“宋国和卫国国势强盛,我对它们有几分畏惧,恐怕它们为难我;可郑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我去攻打它,它还能把我怎么样呢?”于是命令本国军队继续攻打郑国。

  两年以后,郑国终于强大起来,派遣军队攻打陈国,大获全胜。陈国的邻国眼看陈国吃亏,却不来救助。

  人们纷纷议论,说:“陈国国君真是自找苦吃,他长期做恶事不知改悔,当然会有这个结果。古书有言,做恶事容易,但恶事如同燎原的烈火一样,无法扑灭,最后还会将大祸引到自己头上。

  “周朝的大夫周任讲过这样的道理:作为一个国君,对待恶事应像农夫对待杂草一样,将它们铲除干净,连根拔掉,从而使它们不再生长出来,只有这样做,善事才会渐渐多起来。”

  ◎成语释义

  除祸要除掉祸根,以免留下后患。亦称“剪草除根”。

  ◎故事出处

  《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出处译文

  作为一个国君,对待恶事应像农夫对待杂草一样,将它们铲除干净,连根拔掉,从而使它们不再生长出来。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三家分晋

  春秋末年,各诸侯国的奴隶因受不了国君的压迫,纷纷逃到大夫的封地去做佃农。这样,大夫的势力越来越大。在晋国,有四个大夫拥有的土地和佃农最多,他们是智伯瑶、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

  四个晋大夫中,智伯瑶为人贪婪,势力最大。他向韩、魏两家索要土地,韩康子和魏桓子因为势力较弱,只好暂时忍让,给了他土地。智伯瑶、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

  接着,智伯又向赵襄子要地,赵襄子不给。智伯勃然大怒,率韩、魏两家进攻赵襄子。赵襄子躲进了晋阳城。

  智伯等三家包围晋阳,放水灌城,城墙露出水面只剩六尺了。城中家家进水,到处都是青蛙,但百姓仍一心守城。一天,智伯驾车观察水势,韩康子和魏桓子在车上相陪。智伯说:“我现在才知道水还能灭国。”听了这话,魏桓子用胳膊肘碰了碰韩康子,韩康子用脚碰了碰魏桓子的脚面。因为他们知道,汾水可以灌魏家的安邑,绛水可以灌韩家的平阳。智伯的家臣 疵对智伯说:“韩、魏两家必反。”智伯问道:“你怎么知道呢?” 疵回答说:“我是根据常理推断的。如今主公率韩、魏两家之兵攻赵,赵亡之后,战祸必然轮到韩、魏两家了。我们约韩、魏两家攻打赵家,答应赵家灭亡之后三分其地。现在晋阳马上就要攻破了,而韩康子和魏桓子却面有忧色。这不是要造反,又是要干什么呢?”智伯不相信 疵的话。 疵为了避祸,请求出使齐国去了。赵襄子派家臣张孟谈偷偷出城,对魏桓子和韩康子说:“俗话说:‘唇亡齿寒。’如今智伯率韩、魏两家攻打赵家,如果赵家灭亡了,接着便是韩、魏两家了。”魏桓子和韩康子说:“你说的我们也明白,只是害怕举事未成而计谋泄露,反而惹祸啊!”张孟谈说:“计谋出于二位之口,入我一人之耳,怎么会泄露呢?”魏桓子和韩康子听了这话,便同张孟谈约期举事,然后打发他回城去了。

  赵襄子派兵趁黑夜杀了智伯安排的守堤士兵,将堤掘开,让河水灌入智伯大营,智伯营中大乱。赵襄子趁机从正面攻入智伯大营,韩、魏两家则从两翼包抄过去。不多时,智伯便兵败被杀了。赵襄子向魏桓子和韩康子说:“多谢二位相救之恩。请二位收回献出的土地,至于属于智伯的地和人,就由我们三家瓜分吧。”魏桓子和韩康子说:“这样最好。”于是,三家把智伯的地和人都分了。不久,三家又想平分晋国了。

  周考王三年(公元前438年),晋哀公去世,他的儿子晋幽公即位。晋幽公软弱无能,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见时机已到,便将晋国平分了,只给晋幽公留下绛州和曲沃两座城池。周威烈王元年(公元前425年),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都去世了,他们的继承人分别是赵籍、魏斯和韩虔。这三个人野心更大,已经不满足大夫的地位,想要做诸侯了。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赵籍、魏斯和韩虔派人去见周天子,要求封他们为诸侯。周威烈王心里想:这三个大夫兵强马壮,我不封他们为诸侯,他们也会自封为诸侯的。于是,他封赵籍为赵侯,魏斯为魏侯,韩虔为韩侯。待使者回报后,赵籍、魏斯和韩虔立即宣布了周天子的任命,立了宗庙,并向各国通报。各国诸侯纷纷贺喜。这三个新国家分别称为赵国、魏国、韩国。因为它们是由晋国分裂而成的,所以历史上也称这三国为“三晋”。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战国时期。周安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76年),到了晋幽公的孙子晋靖公在位的时候,三晋国君又将晋靖公废了,把他仅有的那一点土地也给分了。

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一饭千金

  【解释】

  吃了别人一顿饭,就拿千金来报答。比喻受恩厚报。

  【成语故事】

  汉高祖刘邦身边有一员大将军名叫韩信。他出身贫困,父母早逝,每天靠讨饭过日子。

  韩信没有别人可以依靠,只好每天到河边去钓鱼,用鱼来充饥。有一天,韩信碰到一个老婆婆。老婆婆见他饿得骨瘦如柴,面无血色,便把自己的饭分一些给他吃。一连几天,这位老婆婆每天都给韩信饭吃,韩信十分感激,便对老婆婆说:“您这样照顾我,将来我一定要好好报答您。”老婆婆说:“我不要你报答。只希望你要努力自立啊!”韩信满脸羞愧。从此,他认真读兵书,练习武艺,决心做个有用的人。

  乡里有一个恶少,在街上碰到了韩信,就大声对他说:“看你整天舞枪弄棒,像个有胆量的人。来来来,你敢拿剑刺我吗?要是不敢,你就从我这胯下爬过去!”韩信心想:“如果我拿剑刺他,岂不犯了杀人罪?日后还有什么前途呢?不如宁受眼前之辱也不逞一时之勇为好。”于是,他伏在地上,从那个恶少的胯下爬了过去。周围看热闹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韩信投奔到汉王刘邦门下,受到重用,拜为大将,并授以调兵遣将、行军布阵的大权。韩信经过认真训练兵马,率领汉军东征西讨,终于打败了最强大的对手项羽,协助刘邦建立了汉朝。

  韩信被封为楚王,回到了故乡,派人去找给他饭吃的老婆婆。韩信见了老婆婆,向她再三道谢,并送给她一千两黄金。曾经侮辱过韩信的那个恶少却吓得直打哆嗦,韩信用手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你不必害怕,过去的事算了。”又对左右的将士说:“这位将士从前羞辱过我,其实是激励我上进啊!让他做个中尉吧!”韩信念念不忘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对曾欺负过自己的人,也没有报。 相反,加以原谅和提拔。他这种气度,是值得敬佩的。

展开查看所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lwzw.com/cy-lishi/ccdff730433298dce021bf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