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语大全首页
  2. 神话故事的成语
  3. 夸父追日

夸父追日,中国成语故事神话故事双语

认为世界上没有做不成的事情,他拿着手杖去追赶太阳,他翻过许多座山,渡过很多江河,累得精疲力尽也没有赶上太阳。他还是不死心,一直坚持找,直到他快到大湖边时,他因劳累过度而死。

关于神话故事的成语:夸父追日

  成语名字:夸父追日

  成语发音:kuā fù zhuī rì

  成语解释:古代神话。同“夸父逐日”。

  成语出处:毛泽东《矛盾论》:“神话中的许多变化,例如《山海经》中所说的‘夸父追日’……这种神话中所说的矛盾的互相变化,乃是无数复杂的现实矛盾的互相变化对于人们所引起的一种幼稚的、想象的、主观幻想的变化……”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作定语、宾语;形容自不量力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夸父逐日 查看更多夸父追日的近义词>>成语例句:毛泽东《矛盾论》:“神话中的许多变化,例如《山海经》中所说的‘夸父追日’……”

  标签:主谓式成语 | 四字成语 | 想象成语 | K开头的成语 | 神话故事的成语夸父追日的成语故事

  相传古代勇士夸父身材魁梧、力大无穷,认为世界上没有做不成的事情,他拿着手杖去追赶太阳,他翻过许多座山,渡过很多江河,累得精疲力尽也没有赶上太阳。他还是不死心,一直坚持找,直到他快到大湖边时,他因劳累过度而死。

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七个字的成语及解释

  七个字的成语及解释,跳到黄河洗不清: 比喻无法摆脱嫌疑

  不是冤家不聚头: 冤家:仇人;聚头:聚会。不世前世结下的冤孽,今世就不会聚在一起

  四海之内皆兄弟: 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

  清官能断家务事: 俗语。表示家族纠纷情况复杂,外人没法断定谁是谁非

  这山望着那山高: 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老认为别的工作、别的环境更好

  咬人狗儿不露齿: 比喻真正厉害的人在外表是不显露出来的

  不敢越雷池一步: 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无事不登三宝殿: 比喻没事不上门

  打破砂锅问到底: 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一个巴掌拍不响: 比喻事情不会是单方面引起的

  夏虫不可以语冰: 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老而不死是为贼: 责骂老而无德行者的话

  不能登大雅之堂: 形容不够文雅

  人生七十古来稀: 稀:稀少。七十岁高龄的人从古以来就不多见。指得享高寿不易

  千日斫柴一日烧: ①比喻持久奋斗而一旦成功。②比喻平时积攒,一朝花费。亦作“千日打柴一日烧”

  起死人而肉白骨: 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长出肉来。比喻给人以再造之恩。也比喻言词委婉动听,将死的也说活了

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杜鹃啼血

  很早很早以前,位于四川的蜀国有个国王,叫做望帝。望帝是个人人爱戴的好皇帝。他爱百姓也爱生产,经常带领四川人开垦荒地,种植五谷。辛苦了许多年,把蜀国建成为丰衣足食、锦绣一般的天府之国。

  有一年,在湖北的荆州地方,有一个井里的大鳖成了精灵,幻成了人形。可是,他刚从井里来到人间便不知何故死了。奇怪的是,那死尸在哪里,哪里的河水就会向西流。于是,鳖精的尸体就随着西流水,从荆水沿着长江直往上浮,浮过了三峡,浮过了巴泸,最后到了岷江。当鳖精浮到岷山山下的时候,他突然活了过来,他便跑去朝拜望帝,自称叫做“鳖灵”。说来也巧,鳖灵正碰见望帝愁眉不展,嗟呼长叹,便忙问为什么如此惆怅。望帝见到鳖灵,非常喜欢他的聪明和诚恳,便告诉了他缘故。

  原来,有一大群被蜀人烧山开荒赶走的龙蛇鬼怪,不愿离开天府之国的宝地,更不情愿看到蜀人把自己的家园建成乐园,他们便使了妖术,把现在川西原来一带的大石,都运到夔峡、巫峡一带的山谷里,堆成崇山峻岭,砌成龙穴鬼窝,天天在那里兴风作浪,将万流归海的大水挡住了。结果,水流越来越大,水位越来越高,将老百姓的房屋、作物甚至生命,埋葬在无情的洪水里面。大片大片的梯田和平地,人们生活的地方,变成了又黑暗又污秽的海底。这种百姓遭殃受罪的情景已经很长时间了,可是谁也没有办法,望帝因而茶不思、饭不香,心中难受。

  鳖灵听后,便对望帝说:“我有治水的本领,我也不怕什么龙蛇鬼怪,凭着我们的才智一定能战胜邪恶。”望帝大喜过望,便拜他做了丞相,令他去巫山除鬼怪,开河放水救民。

  鳖灵领了圣旨,带了许多有本领的兵马和工匠,顺流来到巫山所在,和龙蛇斗了六天六夜,才把那些凶恶顽劣的龙蛇捉住,关在了滟硕严碌纳侠喂乩铩=幼牛他又带领人们和鬼怪拼斗了九天九夜,才把那些邪恶狡猾的鬼怪捉住,关在了巫山峡的鬼门关里。然后,鳖灵着手把巫山一带的乱石高山,凿成了夔峡、巫峡、西陵陕等弯曲峡谷,终于将汇积在蜀国的滔天洪水,顺着七百里长的河道,引向东海去了。蜀国又成了人民康乐、物产丰饶的天府之国。

  望帝是个爱才的国王,他见鳖灵为人民立了如此大的功劳,才能又高于自己,便选了一个好日子,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将王位让给了鳖灵,他自己隐居到西山去了。

  鳖灵做了国王,便是“从帝”。他领导蜀人兴修水利,开垦田地,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百姓过着快乐的生活,望帝也在西山过着清心寡欲的日子。

  可是,后来情况慢慢起了变化。丛帝有点居功自傲,变得独断专行,不大倾听臣民的意见,不大体恤老百姓的生活了。人们为此愁起来啦。

  消息传到西山,望帝老王非常着急,常常食不好寝不安,半夜三更还在房里踱来踱去,想着劝导丛帝的办法。最后,他还是决定亲自走一趟,进宫去劝导丛帝。于是,第二天早晨,他便从西山动身进城去访丛帝。

  这个消息很快就被老百姓知道了,大家都诚心诚意地期望丛帝能悔过反省,便一大群一大群地跟在望帝老王的后面,进宫请愿,结果,便连成了很长很长的一支队伍。

  这一来,反而把事情弄僵了。丛帝远远地看见这种气势,心里起了疑惑,认为是老王要向他收回王位,带着老百姓来推翻他的。丛帝心中慌了,便急忙下令紧闭城门,不得让老王和那些老百姓进城。

  望帝老王无法进城,他靠着城门痛哭了一阵,也只好无奈地回西山了。可是,望帝老王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帮助丛帝清醒过来,治理好天下,他一定要想办法进城去。他又想呀想呀,终于想到只有变成一只会飞的鸟儿,才能飞进城门,飞进宫中,飞到高树枝头,把爱民安天下的道理亲自告诉丛帝。于是,他便化为一只会飞会叫的杜鹃鸟了。

  那杜鹃扑打着双翅飞呀飞,从西山飞进了城里,又飞进了高高宫墙的里面,飞到了皇帝御花园的楠木树上,高声叫着:“民贵呀!民贵呀!”

  那丛帝原来也是个清明的皇帝,也是个受到四川百姓当成神仙祭祀的国王。他听了杜鹃的劝告,明白了老王的善意,知道多疑了,心中很是愧疚,以后,便更加体恤民情,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好皇帝。

  可是,望帝已经变成了杜鹃鸟,他无法再变回原形了,而且,他也下定决心要劝诫以后的君王要爱民。于是,他化为的杜鹃鸟总是昼夜不停地对千百年来的帝王叫道:“民贵呀!民贵呀!”但是,以后的帝王没有几个听他的话,所以,他苦苦地叫,叫出了血,把嘴巴染红了,还是不甘心,仍然在苦口婆心地叫着“民贵”!

  后代的人都为杜鹃的这种努力不息的精神所感动,所以,世世代代的四川人,都很郑重地传下了“不打杜鹃”的规矩,以示敬意。

有关神话故事的成语:井底之蛙

  核心提示: 欢迎访问乐乐成语词典,乐乐成语词典提供成语井底之蛙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井底之蛙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成语名字:井底之蛙

  成语发音:jǐng dǐ zhī wā

  成语解释: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蛙,不能读作“wá”。

  近义词:一孔之见 坐井观天 查看更多井底之蛙的近义词>>反义词:见多识广 查看更多井底之蛙的反义词>>成语例句:井底之蛙,所见不大;萤火之光,其亮不远。(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五回)

  标签:四字成语 | 偏正式成语 | 庄子的成语 | 大的成语 | 小学常考易错成语井底之蛙的成语故事

  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 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 “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回。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看看那些虾,谁也此不上我。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 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 “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来丈。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早,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 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展开查看所有  

附加阅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lwzw.com/cy-shenhua/370269adaf5dc9f040a67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