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语大全首页
  2. 历史故事的成语
  3. 舍生取义

舍生取义,成语故事分别是哪位历史人物

这一天,豫让得知赵襄子外出办事,他就预先埋伏在桥下,赵襄子来到桥边,马匹突然惊叫起来。赵襄子命人到处搜查,在桥下把豫让抓了出来。赵襄子说:“你舍生取义,确实令人尊敬。但这次我不能饶恕你了!”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舍生取义

  【解释】

  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成语故事】

  春秋时,晋国有个勇士名叫豫让,投靠在智伯门下,很受重用。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杀害。豫让躲了起来,下决心要为智伯报仇。过了几个月,豫让装扮成仆役混进赵府,伺机刺杀赵襄子。结果在茅厕里被发现,赵襄子见豫让为主人报仇就放了他。豫让说:“你虽然放了我,但我还会刺杀你的!”

  豫让回去后,剃去眉毛和胡子,又吞食热炭,把声音弄嘶哑,以便从形象到声音都不让人认出来。朋友们对他说:“你如投靠赵襄子,得到他的信任后,再行刺他,不是更方便吗?”豫让回答说:“作为一个勇士,怎么可以做这样不仁不义的事呢!”

  这一天,豫让得知赵襄子外出办事,他就预先埋伏在桥下,赵襄子来到桥边,马匹突然惊叫起来。赵襄子命人到处搜查,在桥下把豫让抓了出来。赵襄子说:“你舍生取义,确实令人尊敬。但这次我不能饶恕你了!”豫让说:“多谢赵公厚义,但我临死前请求你能把外袍脱下来,让我刺三剑,偿我为主复仇的意愿。我死而无怨了。”赵襄子见他这样忠诚,大为感动,便脱下外袍。豫让刺了外袍之后,自刎而亡。 豫让甘愿舍弃生命,也要完成道义的行为,便成了“舍生取义”的成语。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出自《左传》:“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词条:退避三舍

  拼音:tuì bì sān shè

  解释: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处: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 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舍,军行三十里。后重耳返国执政, 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果“退三舍以辟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1]

  近义词:委曲求全、远而避之

  反义词:针锋相对、锋芒毕露、周旋到底

  灯谜:一再让住房

  我说姊姊不过,只得退避三舍了。——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二回

  似你这般诗才,不怕杜羔不退避三舍。——《儒林外史》第十回

  贤侄少年如此大才,我等俱要退避三舍矣。——明·叶宪祖《鸾q记·京晤》

  可是一碰到嘴巴不闲的吴教授,他却要退避三舍,再也轮不到他。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七章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惴惴不安

  公元前621年,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逝世,居然用一百多人给他陪葬。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臣子车氏家的三兄弟奄息、仲行、针虎也在其中。这三兄弟为秦国立下盖世奇功,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却仍逃脱不了被活埋的命运。

  秦国的老百姓对秦穆公的做法非常愤怒,就写了一首名为《黄鸟》的挽歌:

  “黄雀叫叽叽,在酸枣树上休息。谁追随穆公去了?子车家的奄息。提到这位奄息,一人的价值等于百人。走近他的坟墓,心中不安浑身战栗。老天爷呀老天爷!我们的好人为什么都要死去?如果能赎他的命,我们愿意用一百人换回他一个。

  “黄雀叫叽叽,在桑树上休息,谁追随穆公去了?子车家的仲行。提到这位仲行,百条好汉都抵不上他一人。走近他的坟墓,心中不安浑身战栗。老天爷呀老天爷!我们的好人为什么都要死去?如果能赎他的命,我们愿意用一百人换回他一个。

  “黄雀叫叽叽,在荆树上休息,谁追随穆公去了?子车家的针虎。提到这位针虎,一个人能与一百人相比。走近他的坟墓,心中不安浑身战栗。老天爷呀老天爷!我们的好人为什么都会死去?如果能赎他的命,我们愿意用一百人换回他一个。”

  ◎成语释义

  形容发愁而又害怕的样子。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

  ◎故事出处

  《诗经·国风·秦风·黄鸟》:“临其穴,惴惴其栗。”

  ◎出处译文

  走近他的坟墓,心中不安浑身战栗。

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初出茅庐

  【汉语文字】初出茅庐

  【字词解释】茅庐:草房。原比喻刚展露头角。

  【成语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刚出道

  示 例:那傻小子是~,我们准可以扫光他!(鲁迅《彷惶·高老夫子》)

  【近义词】:初露头角、乳臭未干、初露锋芒

  【反义词】:老成持重、老马识途

  【歇后语】: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

  2成语典故编辑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而关羽、张飞对他不以为然。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领十万大军攻打新野,刘备找诸葛亮商议,诸葛亮说:"怕众将不听我令,愿借主公印剑一用。"刘备忙将印剑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开始集众点将。[2] 博望坡命关羽带一千人马埋伏在豫山,放过敌人先头部队,看到起火,迅速出击。张飞带一千人马埋伏在山谷里,待起火后,杀向博望坡。关平、刘封带五百人马,在博望坡后面分两路等候,敌军一到,立刻放火 。又把赵云从樊城调来当先锋,只许败不许胜。刘备带一千人马作后援。

  关羽忍不住问:"我们都去打仗,先生干什么?"诸葛亮说:"我在城中坐等。"张飞大笑说:"我们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遥!"诸葛亮说:"印剑在此,违令者斩!"关羽、张飞无话,冷笑着走了。在战斗中,各将按诸葛亮吩咐行事,直杀得曹兵丢盔弃甲。诸葛亮初次用兵,神机妙算,大获全胜。关羽、张飞等佩服的五体投地。

展开查看所有  

附加阅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lwzw.com/cy-lishi/f76c508a232855da62f6039f.html